國際海運集裝箱緊缺;各國經濟恢復節奏不一,加大了貿易天秤的“傾角”。中美航線上這種貿易不均衡局面愈發嚴重,航運公司在將貨物從中國發往美國之后,寧愿空箱回去,也不愿等個幾天,拉上美國農產品。
據《西雅圖時報》3月9日報道,華盛頓州韋納奇市(Wenatchee),數萬箱本應發往中東和亞洲的蘋果堆在倉庫中;同樣在西雅圖旁邊的艾倫斯堡(Ellensburg),堆成山的干草包也找不到箱子,無法發往日本和韓國。
韋納奇市最大水果出口公司的銷售經理戴維·馬。―ave Martin)對《西雅圖時報》表示,往常我們每周有10至15箱(水果)發往中國臺灣,但這周還沒有發貨。
令美國農戶著急的除了水果腐壞、損失訂單,還有“買家可能會找上競爭對手,例如智利,那里的蘋果剛開始豐收!
集裝箱為何不愿拉貨?《西雅圖時報》指出,由于對亞洲進口產品需求激增,船運公司不愿花時間用美國農產品填滿集裝箱,盡快空箱回中國反而能賺得更多。
華盛頓特區農業運輸聯盟(ATC)的彼得·弗里德曼(Peter Friedmann)說,“這是簡單的經濟學:運一集裝箱的中國電子產品、服飾和其他商品,比一箱美國農產品掙得多。(美國)出口商通常用干草、蘋果等低價值產品填滿箱子!
據美國西北海港聯盟(NWSA)數據,2020年1月,從西雅圖和塔科馬出海的貨船,空箱率為37%,到2021年1月,空箱率超過了50%。(由于美國出口商品重量一般比較大,貨船本身就要配一些空箱。)
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(CNBC)1月26日發布一份調查報道,僅去年的10月至11月,船運公司累計拒絕運送洛杉磯、長灘、紐約和新澤西等港口貨物達177938個標箱,這些港口總共損失的出口額達到6.32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41億元)。
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(FMC)的官員也于去年12月致信世界航運理事會(WSC),稱“大型貨輪拒絕美國出口商品可能違反美國航運法”。
某貨運咨詢公司經理對CNBC表示,“這種情況突出反映我們對中國的持續依賴! |